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期刊 | 发表时间 |
《楚辞》英译的形与神———以许 渊冲译本为例 | 严晓江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04-30 |
《楚辞》英译的隐美与秀美 | 严晓江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03-31 |
关于楚辞研究的几点看法 | 周建忠 | 中州学刊 | 2015-03-15 |
《楚辞》英译理论的本土化与多元 化 | 严晓江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5-02-13 |
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 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 | 严晓江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02-01 |
周建忠楚辞本体研究的方法与成就 周建忠楚辞本体研究的方法与成就 | 施仲贞 | 云梦学刊 | 2014-11-30 |
《楚辞》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 周建忠 | 文学遗产 | 2014-11-15 |
《楚辞》英译与中学西传 | 严晓江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2014-09-30 |
论宋代南渡使金诗人及其创作 | 顾友泽 | 聊城大学学报 | 2014-09-15 |
论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游的原因 | 徐毅 | 东疆学刊 | 2014-07-31 |
宋代南渡诗人对杜诗艺术的接受和 生发 | 顾友泽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4-07-15 |
韩国馆藏钤安鼎福藏书印《楚辞》 钞录本考释 | 贾捷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4-07-15 |
十八世纪朝清文人交流场所论略 | 徐毅 | 韩国《汉文学报》 | 2014-06-30 |
韩国端午的特征与韩中端午申遗后 的文化反思 | 朴永焕 | 韩国《中国语文学》 | 2014-06-30 |
民国《天问》研究要著的统计与分 析 | 周建忠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4-06-15 |
《薑山集》清人批评本:清代中韩 文学交流的新材料 | 徐毅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05-12 |
李嘉言的《楚辞》研究 | 周建忠 | 天中学刊 | 2014-04-30 |
刘永济《天问通笺》平议 | 周建忠 | 阴山学刊 | 2014-04-30 |
从《孔子诗论》至《楚辞章句》 《毛诗笺》——先秦两汉以比兴讽 谏寄志释诗的轨迹 | 张祝平 | 台湾《孔孟学刊》 | 2014-04-28 |
论《楚辞》“河伯”与“冯夷”的 耦合量度 | 周建忠 | 佳木斯大学学报 | 2014-04-15 |
周建忠先生与楚辞本体研究 | 施仲贞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04-09 |
周建忠与楚辞本体研究 | 施仲贞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04-09 |
要走进楚辞的“世界”,竟如此困 难 | 施仲贞 | 社会科学报 | 2014-04-03 |
石菱金昌熙与南通文人张謇的交流 | 千金梅 | 韩国《洌上古典研究》 | 2014-03-31 |
十八世纪朝清文士笔谈内容考述 | 徐毅 | 韩国《中国研究》 | 2014-03-31 |
论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 | 周建忠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 2014-03-15 |
论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 | 周建忠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 2014-03-15 |
韩国文集中楚辞序跋研究 | 贾捷 | 韩国《人文科学研究》 | 2014-02-28 |
基于HMM的楚辞自动分词标注研究 | 钱智勇 | 图书情报工作 | 2014-02-15 |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以卓振英 《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为例 | 严晓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02-01 |
《天问》“大鸟何鸣,夫焉丧厥 体”再考释——兼论仙人王子乔之 迁变 | 周建忠 | 中州学刊 | 2014-01-15 |
东亚楚辞文献研究的历史和前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 | 周建忠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4-01-15 |
《九歌》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 贾捷 | 黑龙江史志 | 2014-01-15 |
东亚楚辞文献研究的历史和前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 | 周建忠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4-01-15 |
《天问》“大鸟何鸣,夫焉丧厥 体”再考释 | 周建忠 | 中州学刊 | 2014-01-15 |
《天问》钩沉一则 | 张学城 | 江海学刊 | 2014-01-10 |
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 色 | 严晓江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3-12-31 |
民国《天问》研究要著四种平议 | 周建忠 | 职大学报 | 2013-12-30 |
《经学队仗》与明初科举及八股文 的发展 | 张祝平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3-11-30 |
文化翻译观下的《楚辞》文化负载 词的翻译——以孙大雨《屈原诗选 英译》为例 | 严晓江 | 西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11-30 |
《豳风·七月》是一首“抒情的民 间诗歌” | 周建忠 | 江海学刊 | 2013-10-31 |
论《楚辞》的叠词翻译——以许渊 冲《楚辞》英译本为例 | 严晓江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10-31 |
欧洲楚辞研究综述 | 陈亮 | 江苏社会科学 | 2013-10-05 |
跨国度的文化契合——汉学研究与 中法文化交流的对话 | 徐志啸 | 文艺研究 | 2013-09-05 |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析《楚辞》中的 意象英译 | 严晓江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08-31 |
在西方世界塑造中国诗人的正义形 象 | 陈亮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3-08-14 |
论《离骚》名物表现特点的形成机 制 | 施仲贞 | 南都学坛 | 2013-07-31 |
彭士奇与元代科举经义的著述和编 选 | 张祝平 | 文献 | 2013-07-31 |
基于语义的个性化关联检索模型构 建研究-以楚辞研究数据库的实现为 例 | 涂中群 | 图书情报工作 | 2013-07-20 |
构建以诗学为纲的《楚辞》英译理 论体系 | 严晓江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3-06-12 |
刘向编辑《楚辞》考论 | 纪晓建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3-05-31 |
20世纪末期中国赋学述评 | 徐志啸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5-05 |
论两汉的神怪小说和历史小说 | 潘啸龙 | 晋阳学刊 | 2013-05-05 |
《同文神交》:18世纪中韩文人深 入交流的最新证据 | 徐毅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3-04-26 |
《伯乐相马图》 | 范曾 | 老年教育 | 2013-04-23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展拓 | 张伯伟 | 文艺理论研究 | 2013-04-16 |
壬午军乱时期韩中文士交流 | 千金梅 | 韩国《韩国学论集》 | 2013-03-31 |
基于语义的网络化楚辞文献资源智 能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 周建忠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3-30 |
《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 去” | 严晓江 | 光明日报 | 2013-03-19 |
群体选择性误读——论宋代文人的 马少游情结 | 顾友泽 | 文学评论 | 2013-03-15 |
论《离骚》名物的表现特点 | 施仲贞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 2013-03-15 |
基于语义的网络化楚辞文献资源智 能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 周建忠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3-15 |
十八世纪朝清文人间的文学批评 | 徐毅 | 韩国《韩国学论集》 | 2013-03-08 |
《尔雅》说略 | 范曾 | 文史哲 | 2013-03-05 |
从出土文献看《诗》《骚》之承传 | 汤漳平 | 中州学刊 | 2013-02-15 |
人间碧落两勾留 | 范曾 | 艺术市场 | 2013-02-10 |
高校绩效工资能否产生“学术”绩 效 | 顾友泽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3-01-25 |
皆川愿考订《鬼谷子》误署尹知章 注考 | 许富宏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13-01-25 |
南宋程敦厚卒年考 | 顾友泽 | 江海学刊 | 2013-01-15 |
论《离骚》名物的审美特征 | 施仲贞 | 延安大学学报 | 2013-01-15 |
楚辞研究中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问 题 | 汤漳平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3-01-05 |
四裔、名物、宗教与历史想象——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EdwardH.Schafe r)及其唐研究 | 程章灿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1-01 |
儒佛道宗教思想与当代台湾社会 | 朴永焕 | 韩国《佛教学研究》 | 2012-12-31 |
十八世纪中韩文人学谊的新见证— —《同文神交》 | 徐毅 | 韩国《汉字汉文研究》 | 2012-12-26 |
范凤翼的家族意识 | 顾友泽 | 文艺评论 | 2012-12-15 |
关于《楚辞》注本与著者研究 | 贾捷 | 韩国《汉字汉文研究》 | 2012-12-14 |
杜诗研究与当代学术 | 张伯伟 | 江淮论坛 | 2012-11-20 |
《经学队仗》的科试背景及其在明 代的应用 | 张祝平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12-10-01 |
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 | 张伯伟 | 中国社会科学 | 2012-09-19 |
明遗民钱澄之对楚辞接受与研究 | 纪晓建 | 海南大学学报 | 2012-09-15 |
十八世纪中朝文人间请序题跋考论 | 徐毅 | 井冈山大学学报 | 2012-09-15 |
《招魂》新诂一则 | 张学城 | 江海学刊 | 2012-09-10 |
翟理斯与魏理关于《楚辞·大招》 翻译的论争 | 陈亮 | 聊城大学学报 | 2012-09-05 |
明清赋学论 | 徐志啸 | 晋阳学刊 | 2012-09-05 |
历代赋的分类及其特征 | 徐志啸 | 古典文学知识 | 2012-09-05 |
论朱熹心理领悟学习研究方法及其 特色 | 毛庆 | 江汉论坛 | 2012-09-05 |
“看话禅”与南宋诗歌中兴三大家 | 朴永焕 | 韩国《佛教学研究》 | 2012-08-31 |
Simyanganditsculturalfeaturesin joseonEnvoys’Eyes | 徐毅 | 韩国《渊民学志》 | 2012-08-30 |
《离骚》名物表现手法之新论 | 施仲贞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2-08-15 |
论霍克思的《楚辞》翻译与研究 | 陈亮 | 韩国《中国学论丛》 | 2012-08-05 |
朴趾源与清文士交游考述 | 徐毅 | 韩国《中国研究》 | 2012-07-26 |
楚辞文献数字化与关联检索可视化 实现 | 钱智勇 | 新世纪图书馆 | 2012-07-15 |
海外汉学对国学研究的启示——以 日本、美国汉学研究个案为例 | 徐志啸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2-07-05 |
姜亮夫先生与中国楚辞学 | 毛庆 | 职大学报 | 2012-07-05 |
谁将《楚辞》第一次介绍到英国 | 陈亮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2-07-04 |
庾信的性灵文学观 | 吉定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2-06-15 |
自我的觉醒:论《离骚》的“灵均” 形象 | 施仲贞 | 海南大学学报 | 2012-06-15 |
拓本聚瑛——芝加哥富地博物馆藏 中国石刻拓本述论 | 程章灿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2-06-11 |
朱季海与《楚辞解故》 | 贾捷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2-06-09 |
《招魂》“封狐千里”校诂 | 张学城 | 文献 | 2012-05-11 |
《海游记》对中国海岛形象模式的 颠覆 | 张祝平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2-05-06 |
萧云从《离骚图》及序跋注文研究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2012-05-05 |
洪大容与清代文士来往书信考论 | 徐毅 | 韩国《韩国学论集》 | 2012-05-01 |
时代的、科学的、进步的精神——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 范曾 | 艺术评论 | 2012-04-18 |
简论闽南文化与黄道周 | 汤漳平 | 福州大学学报 | 2012-04-05 |
作为学术文献资源的欧美汉学研究 | 程章灿 | 文学遗产 | 2012-03-22 |
《离骚》中“美人”之新论 | 施仲贞 | 东疆学刊 | 2012-03-15 |
许渊冲《楚辞》英译的“三美论” | 严晓江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03-15 |
展卷犹闻故国风 | 范曾 | 老年教育 | 2012-03-13 |
出土文献对宋玉研究的影响 | 汤漳平 | 中州学刊 | 2012-03-05 |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 | 程章灿 | 图书馆杂志 | 2012-02-23 |
今日东亚研究之问题、材料和方法 | 张伯伟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12-02-21 |
由《藏山阁集》看钱澄之哀民伤世 情怀 | 纪晓建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2-01-15 |
宋代南渡诗论对元祐诗学的承袭与 突破 | 顾友泽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2-01-15 |
中国古代文献的衍生性及其他 | 程章灿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12-01-04 |
八股文探源--《诗义集说》中元代 “股体”诗义著者考略 | 张祝平 | 历史档案 | 2012-01-01 |
佛教於當代臺灣社會中所展現的風 貌及影響:兼論其與韓國佛教的異同 | 朴永焕 | 韩国《佛教学研究》 | 2011-12-31 |
基于本体的楚辞书目相关检索研究 | 钱智勇 | 图书情报工作 | 2011-12-15 |
泼墨的世界——在格拉斯哥大学之 演讲 | 范曾 | 群言 | 2011-12-12 |
《招魂》“雷渊”考辨 | 张学城 | 湖北社会科学 | 2011-12-10 |
论法国汉学家德理文及其《离骚章 句》 | 陈亮 | 中国楚辞学 | 2011-12-05 |
论山谷、后山对宋南渡诗歌的影响 | 顾友泽 | 江淮论坛 | 2011-11-15 |
论宋代南渡诗歌的历史地位 | 顾友泽 | 文学评论 | 2011-11-15 |
再说大家气象——致阔海 | 范曾 | 东方收藏 | 2011-11-07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学者对楚辞 的翻译与研究 | 陈亮 | 世界汉学 | 2011-11-05 |
战争视阈下的宋南渡时事主题诗 | 顾友泽 | 文艺评论 | 2011-10-15 |
论《离骚》的空间意识 | 施仲贞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2011-09-15 |
《诗经原始》的研究方法及其注疏 体例 | 张祝平 | 台湾《孔孟学报》 | 2011-09-01 |
从文化现象看现代韩中文化的交流 与冲突 | 朴永焕 | 韩国《中国学报》 | 2011-08-31 |
韩国藏本《经学队仗》述略 | 张祝平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11-08-01 |
一场同题竞赛的百年雅集——读南 海霍氏藏本罗聘《鬼趣图卷》题咏 诗文 | 程章灿 | 文艺研究 | 2011-07-12 |
李少白襄助法译《离骚章句》 | 陈亮 | 文献 | 2011-07-05 |
魏晋南北朝赋学论 | 徐志啸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1-07-05 |
唐宋元赋学论 | 徐志啸 | 北京大学学报 | 2011-07-05 |
摇落深知宋玉悲——新中国文学史 宋玉评介简议 | 毛庆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1-07-05 |
教育不能数典忘祖 | 顾友泽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1-06-16 |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下) | 周建忠 | 廉政文化研究 | 2011-06-15 |
人类悲剧的终结 | 范曾 | 群言 | 2011-06-15 |
鬼谷子校释札记 | 许富宏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11-05-25 |
《山海经》对《楚辞·天问》神话 材料之补正 | 纪晓建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05-15 |
朝鲜通信使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 | 徐毅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1-05-01 |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上) | 周建忠 | 廉政文化研究 | 2011-04-30 |
《楚辞》《山海经》神话趋同的文 化学意义 | 纪晓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11-04-15 |
阮籍诗歌笺注述评 | 吉定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11-04-15 |
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 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 | 程章灿 | 文史哲 | 2011-04-13 |
向壁挥毫 | 范曾 | 老年教育 | 2011-04-11 |
《金氏联芳集》小考 | 徐毅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1-04-01 |
回忆与想象:论《离骚》的时间意识 | 施仲贞 | 海南大学学报 | 2011-03-15 |
“隐”“秀”并用与创作中的虚静 和骚动——诗、骚诗学思想浅论之 二 | 潘啸龙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2011-03-05 |
《楚辞·大招》创作时地考——兼 评朱季海《大招》说之得失 | 贾捷 | 文学评论 | 2011-03-03 |
“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 学意象的形成 | 程章灿 | 北京大学学报 | 2011-02-16 |
总集与文学史权力——以《文苑英 华》所采诗题为中心 | 程章灿 | 南京大学学报 | 2011-02-08 |
一词圣典:至善——中法两位思想 往哲王阳明和笛卡尔 | 范曾 | 中国文化 | 2011-01-20 |
温慈惠爱翰墨留香:读《汤炳正书 信集》 | 周建忠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1-01-15 |
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解题(下) | 张伯伟 | 文献 | 2011-01-07 |
“忠诚之情”乎,“露才扬己” 乎?——班固评价屈原矛盾之详析 | 毛庆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1-01-05 |
黄节《鲍参军诗注》的笺注动机与 特色 | 吉定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1-01-01 |
杨慎、顾炎武考据学对贬宋论的推 衍 | 张祝平 | 广西社会科学 | 2011-01-01 |
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的文献问题考 论 | 张伯伟 | 中山大学学报 | 2010-12-22 |
《天问》与上博简《凡物流形》之 比较 | 汤漳平 | 福建论坛 | 2010-12-05 |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 太阳崇拜 | 纪晓建 | 兰州学刊 | 2010-11-15 |
宋南渡英雄主题诗的意蕴及其效应 | 顾友泽 | 重庆社会科学 | 2010-11-15 |
程敦厚事迹辨误 | 顾友泽 | 文学遗产 | 2010-11-15 |
金相玉式百世无匹——论《离骚》 的结构特点 | 施仲贞 | 兰州学刊 | 2010-11-15 |
《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2010-11-05 |
先秦冥界神话考--—兼论《楚辞· 招魂》的神话学价值 | 纪晓建 | 兰州学刊 | 2010-10-15 |
论《离骚》中三处神话建筑的文化 象征意义 | 周建忠 | 江海学刊 | 2010-10-15 |
论安史之乱对王维晚年创作的影响 | 周建忠 | 江苏社会科学 | 2010-10-15 |
楚辞知识库构建与网站实现研究 | 钱智勇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2010-09-15 |
朱季海学术年表 | 贾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10-09-09 |
德国汉学家鲍润生的《楚辞》研究 | 陈亮 | 古典文学知识 | 2010-09-05 |
HowAbouttheTraditionalOperaofQi ngDynastyinKoreanEnvoys’View | 徐毅 | 韩国《渊民学志》 | 2010-08-25 |
《离骚》的分段研究综述 | 施仲贞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10-07-15 |
论《离骚》的结构模式 | 施仲贞 | 湖北大学学报 | 2010-07-15 |
洪良浩与纪昀交游考述 | 徐毅 | 韩国《洌上古典研究》 | 2010-06-30 |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信息素养知识 建构研究 | 钱智勇 | 新世纪图书馆 | 2010-06-30 |
《楚辞》中之楚语研究述略 | 汤漳平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0-06-05 |
“西洋三书”与《镜花缘》中的社 会风俗 | 张祝平 | 南通大学学报 | 2010-06-01 |
范凤翼诗论与诗歌创作初探 | 顾友泽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2010-05-15 |
中日现代楚辞研究比较 | 徐志啸 | 职大学报 | 2010-05-05 |
在中国进行的朝鲜与安南的文学交 流 | 千金梅 | 韩国《中国学论丛》 | 2010-04-30 |
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解题(上) | 张伯伟 | 文献 | 2010-04-13 |
早期欧美汉学家对《楚辞》的翻译 与研究 | 陈亮 |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 | 2010-04-05 |
论南北宋之际流亡主题诗 | 顾友泽 | 船山学刊 | 2010-03-15 |
刘勰《辨骚》平议 | 黄灵庚 | 长江大学学报 | 2010-03-05 |
楚辞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创新问题 | 潘啸龙 | 长江大学学报 | 2010-03-05 |
金命喜与清朝文士的尺牍交流—— 以《尺牍藏弆集》为中心 | 千金梅 | 韩国《渊民学志》 | 2010-02-28 |
后稷生而见弃神话的文化探析 | 纪晓建 | 西北民族研究 | 2010-02-28 |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 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 色” | 程章灿 | 中山大学学报 | 2010-02-21 |
金昌业与清代文士交游考述 | 徐毅 | 韩国《渊民学志》 | 2010-02-02 |
“庒蹻暴郢”考 | 许富宏 | 船山学刊 | 2010-01-25 |
对近十年出土文献与文学史研究的 思考 | 汤漳平 | 中州学刊 | 2010-01-05 |
楚辞简帛义证札记 | 黄灵庚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0-01-05 |
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的价值与走向 | 周建忠 | 中州学刊 | 2010-01-01 |
《鬼谷子》的情报思想 | 许富宏 | 图书与情报 | 2009-12-28 |
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 | 施仲贞 | 北方论丛 | 2009-12-15 |
论王士禛与楚辞 | 施仲贞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9-11-15 |
国学刍议 | 范曾 | 群言 | 2009-10-29 |
《楚辞·天问》“顾兔”考 | 贾捷 | 文学遗产 | 2009-10-09 |
朝华已披夕秀方振——楚辞学的形 成因由和发展态势 | 周建忠 | 文学评论 | 2009-10-01 |
庄蹻为“盗”考 | 许富宏 | 江海学刊 | 2009-09-10 |
从心所欲与胡来 | 范曾 | 老年教育 | 2009-08-10 |
北宋“进奏院案”探析 | 顾友泽 | 古典文献研究 | 2009-07-01 |
论《儒林外史》中的饮茶礼仪 | 许富宏 | 农业考古 | 2009-06-15 |
《远游》应确认为屈原作品 | 汤漳平 | 中州学刊 | 2009-06-05 |
《论语》中“异端”研究史考辨 | 施仲贞 | 人文杂志 | 2009-05-31 |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的海洋文学》 | 张祝平 | 南通大学学报 | 2009-05-01 |
元代《诗经》注本与“股体”时文 | 张祝平 | 诗经研究丛刊 | 2009-05-01 |
论刘熙载评鉴词的楚辞尺度 | 施仲贞 | 延安大学 | 2009-04-15 |
金永爵与韩中尺牍交流新资料《中 朝学士书翰录》 | 千金梅 | 韩国《东洋古典研究》 | 2009-03-31 |
孔子大典祭文 | 范曾 | 中国文化 | 2009-02-23 |
“彭咸”考 | 许富宏 | 船山学刊 | 2009-01-25 |
从《汉书儒林传》看《儒林外史》 的艺术构思 | 许富宏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 2009-01-15 |
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 | 张伯伟 | 文学评论 | 2009-01-14 |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在金融 海啸中的思考 | 范曾 | 中国文化 | 2009-01-06 |
“书道”法自然 | 范曾 | 中国文化 | 2009-01-06 |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来源考 | 许富宏 | 中国农史 | 2009-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