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周建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在文学院会议室举行开题筹备会。课题组主要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通报了项目的立项情况,商定了项目分工运行模式,同时布置了项目的开题筹备工作。
本项目包括“东亚楚辞文献总目提要”、“东亚楚辞文献选刊”、“东亚楚辞学研究集萃”、“东亚楚辞学研究丛书”、“东亚楚辞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等5个子课题。子课题实行双负责人制,韩国东国大学朴永焕教授、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南京大学张伯伟教授、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台湾元智大学罗凤珠教授分别担任各子课题负责人,楚辞研究中心周建忠教授、许富宏教授、徐毅副教授、纪晓建副教授、钱智勇研究馆员分别担任各子课题实际执行人。
项目运行中,首席专家全面规划本项目的整体构想及实施,全面负责本项目的阶段性进程及最终成果的完成;子课题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方向把握与理论指导;子课题实际执行人在子课题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子课题的实际操作与具体执行。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项目事务。
首席专家
周建忠,197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4年获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通大学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坚持楚辞研究36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楚辞论稿》、《楚辞与楚辞学》、《兰文化》、《楚辞考论》、《楚辞学通典》、《楚辞讲演录》、《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等10余部专著,在《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160余篇楚辞研究论文,并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子课题之一《东亚楚辞文献总目提要》
负责人朴永焕,教授,先后获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韩国东国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东亚(韩中日)比较文化学会副会长、韩国中国学会国际理事、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楚辞学》辑刊编委、(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曾独立承担过2个国家课题,参与合作过5个国家课题。出版《从文化角度了解中国》、《文化韩流与中国、日本》等专著。先后发表《朱熹的文学观和他注释楚辞的态度》、《晁补之的楚辞学研究》、《苏轼的楚辞观及其词赋创作》、《洪兴祖的屈骚观研究》、《宋代诗话中的评骚论点》、《朱熹〈楚辞集注〉的动机考》、《当代韩国楚辞学研究的现况和展望》、《徐居正的屈骚情怀》等20余篇楚辞研究论文。
实际执行人周建忠,简介参见《首席专家》。
严晓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学与比较文学。现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编著国内首套翻译学研究型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读本》分册,参编《译文版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在《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楚辞〉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论文50余篇。专著《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获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梁实秋著译的“雅”与“俗”》获江苏省政府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2月,受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麻省大学访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
施仲贞,博士,研究方向为楚辞学,协编《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出版专著《楚辞选读》(1/2),在《江苏社会科学》、《东疆学刊》、《北方论丛》、《湖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20余篇楚辞研究论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博士学位论文《〈离骚〉四论》,获苏州大学2011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楚辞著述论考”。
陈亮,博士,研究方向为楚辞学,在《文学遗产》、《文献》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楚辞研究论文。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师从著名汉学家Andrew Lo,调查到海外收藏的欧美楚辞学著作300余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楚辞在欧美的传播与影响”、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辞赋海外传播研究”。
叶罕云,博士,研究方向为楚辞学,在《理论月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楚辞研究论文。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闻一多的楚辞研究”。
子课题之二《东亚楚辞文献选刊》
负责人程章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委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科学家人选,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
作为当代著名的古典文献研究专家,其治学领域横跨赋学研究、六朝唐宋文学研究、石刻文献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和国际汉学研究等多个方向,已出版著作数十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赋学研究方面,有《魏晋南北朝赋史》、《赋学论丛》等;在六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有《刘克庄年谱》、《世族与六朝文学》等;在石刻文献方面,有《石学论丛》、《石刻刻工研究》和《古刻新诠》等代表作。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奖项。在国际汉学研究方面,相继翻译英国诗人魏理的诗作、美国作家宇文所安教授的名著《迷楼》、加州大学薛爱华教授的《神女》。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香港浸会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实际执行人许富宏,教授,博士。曾先后师从著名楚辞学专家潘啸龙教授与赵逵夫教授。现为南通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先秦文献与出土文献学科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委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进行先秦诸子文献整理已有十余年时间,出版有《鬼谷子集校集注》、《慎子集校集注》两部古籍整理著作,均被收入中华书局大型古籍整理丛书“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成为近年来先秦文献古籍整理领域的后起之秀。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吕氏春秋》中的先秦史料辑校考订与编年”、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慎子集校集注”、江苏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楚辞?九章》注释的汇集整理”。
千金梅,朝鲜族,先后获得韩国延世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与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精通韩语与日语。在韩国所藏楚辞文献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楚辞研究著作译成韩语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韩国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有一定的影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楚辞考论》(韩文版)”、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境外世界名校创新类)”资助项目。
陈春保,副教授,博士。在《孔子研究》、《广西社会科学》、《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山东师大学报》、《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20余篇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对话研究——观念世界关系建构的话语方式”。
贾捷,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韩国延世大学攻读博士。精通韩语与英语。主要围绕楚辞研究专家朱季海先生的楚辞研究,发表了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如论文《〈楚辞·大招〉创作时地考——兼评朱季海〈大招〉说得失》(《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朱季海学术年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等,对朱季海在楚辞研究领域的贡献进行系统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硕士学位论文《朱季海〈楚辞解故〉研究》,获江苏省2010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子课题之三《东亚楚辞学研究集萃》
负责人张伯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高研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南通大学客座教授、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特邀研究员、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台湾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等。
域外汉籍研究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九至十八世纪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之研究”。主持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域外汉文中国文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代表著作有《禅与诗学》(1992)、《钟嵘诗品研究》(1993)、《全唐五代诗格校考》(1996)、《临济录》(1997)、《诗词曲志》(1998)、《中国诗学研究》(2000)、《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2002)、《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2002)、《朝鲜时代书目丛刊》(2004)、《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2008)等,主编《中国诗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中华大典·文学典·文学理论分典》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2003)、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等。
曹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骈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南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外国人教授。出版《中国辞赋源流综论》、《阳湖文派研究》、《洛阳伽蓝记释译》、《慧远评传》等专著。曾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南京大学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实际执行人徐毅,副教授,博士,现任南通大学中韩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高丽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学术报刊《求索》、《洌上古典研究》、《中国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引或转摘。曾获南通市第二届“十佳中青年社科专家”,记政府三等功一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中韩文人交流尺牍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世纪中韩文人交流研究”。
邵志华,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比较研究。出版专著《比较美学原理》(2/2),在《江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兰州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精神对西方的影响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精神对西方的影响”。
徐燕,博士。在《求索》、《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子课题之四《东亚楚辞学研究丛书》
负责人徐志啸,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擅长多层面、多角度对中西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学术重点为先秦文学(以楚辞为中心)和中外文学关系。先后师从著名楚辞学专家陈子展和林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其楚辞研究在海内外楚学界有广泛影响,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相关代表性学术成果有专著《楚辞综论》、《近代中外文学关系》、《日本楚辞研究论纲》及论文《中日文化与交流背景与日本早期楚辞研究》等。
实际执行人纪晓建,副教授,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从事楚辞研究十多年,在《江苏社会科学》、《海南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楚辞学论文2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楚辞学史”、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学史研究”。
张学城,副教授,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在《文献》、《江海学刊》、《安徽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代表性楚辞学论文有《<招魂> “封狐千里”校诂》、《<招魂> “雷渊”辨》、《<招魂> 新诂一则》等。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传抄古文源流疏证”。
刘庆安,博士,发表楚辞学论文《<九章>时地研究》、《<涉江>创作时地考》等。
何继恒,博士,发表楚辞学论文《楚辞图谱研究》等。
子课题之五《东亚楚辞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
负责人罗凤珠,中国文学硕士,图书资讯学博士,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言学系教授。兼任湖北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计算语言研究所及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短期研究之访问学人。其中文古籍数字化开发研究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
自1993年迄今,主持研究计划49项,包含:1.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国际学术合作计划(包括:“历代语言知识库建置”计划,与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西江大学合作;《宋代名家诗系统》,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合作);2. 国科会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3. 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4. 教育部计划;5. 文化部计划;6. 国家文学学馆计划等等。所主持研究计划的内容类别包含:1. 中国古典诗词网站;2. 明清小说网站;3. 台湾文学网站;4. 文学地理信息系统;5. 文学数字化教学网站;6. 语言知识库网站;7. 诗词吟唱教学网站;8. 文人生平资料网站等等。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主要参加者(3/12)。
主要出版《语言,文学与信息》、《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等著作。发表有关中国古籍数字化论文期刊及专书论文51篇,学术会议论文91篇,代表性论文如:《植基于GIS的台湾古典汉诗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分阶多语成语典故知识库教学设计》、《苏轼文史地理信息建构》、《植基于中国诗词语言特性所建构之语义概念分类体系研究》、《以语言知识库为基础的智能型作诗填词辅助系统》、《以文字及视觉引导情境感知之信息及知识表达设计:以唐宋词网站为例》、《引信息的“术”入文学的“心”——谈情感计算和语义研究在文史领域的应用》、《唐宋词单字领字研究》等。
以文学与信息科技交叉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得一次“杰出信息人才奖”(信息教育或信息学术研究类),由台湾最高行政首长颁奖。其它重要学术奖项包含:1. 国科会补助大专校院奖励特殊优秀人才奖四次;2. 国科会研究奖二次;3. 元智大学研究杰出奖二次;4. 文化部十大文学人奖等。
实际执行人钱智勇,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本体知识库构建。曾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的项目架构与软件系统开发,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楚辞知识库构建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楚辞文献数字化处理与应用”的子课题“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近五年在CSSCI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语义网本体研究方向论文8篇,其中《基于本体的楚辞书目相关检索研究》,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并作“基于本体的楚辞文献知识组织”大会专题发言。2011年入选“南通大学首批人文社科百名科研创新人才”。
端木艺,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信息检索。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获CALIS二等奖。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楚辞文献数字化处理与应用”的子课题“楚辞研究数据库”、“楚辞研究语义词典”建设。
胡新平,研究馆员,软件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云计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文献资源服务研究”。
徐晨飞,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检索系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的软件开发研究,参与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发表论文《基于语义的网络化楚辞文献资源智能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课题组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钱荣贵,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博士。
办公室副主任:顾金春,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副馆长,教授,博士。
办公室副主任:顾纪忠,南通大学文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